行业资讯
2025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根据2025年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的最新政策要求及各地实践经验,申报流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申报前3-6个月)
项目筛选与储备
需确保项目符合"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或"两重"(重大战略、安全能力建设)支持方向,优先选择前期手续完备(用地预审、环评、能评等"七件套"审批文件齐全)的项目。新开工项目需在2025年底前启动,投资完成度低于80%;在建项目需明确2025年建设计划。建议顺利获得"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完成项目入库,生成唯一项目代码。
资金拼盘方案设计
中央资金占比≤60%,地方配套20-30%,企业自筹10-20%,需给予银行授信函或财政承诺函。需明确资金闭合性,避免依赖单一来源,建议结合专项债、政策性贷款等多元融资。
二、申报实施阶段(2025年4-8月)
线上申报(5-6月)
建设内容与规模(需与可研报告一致)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需体现国债资金占比)项目代码及审批监管平台信息登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http://kpp.ndrc.gov.cn),录入项目基本信息,包括:上传基础材料:立项批复、环评文件、设备清单对比表等。
线下材料提交(6-7月)
医疗设备需卫健委审批意见交通项目需路网规划文件消费品项目需回收企业资质证明。项目必要性(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技术方案(新旧设备参数对比、国产化率≥80%证明)经济效益测算(IRR、投资回收期等)社会效益量化(节能减排量、就业带动人数)准备《资金申请报告》核心内容:附专项材料:
三、审核阶段(7-8月)
合规性审查
核查是否重复申报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验证项目是否符合《两新支持目录(2025版)》。
技术评审
重点评估设备技术先进性(需给予专利或第三方鉴定)验证实施主体资质(如医疗项目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资金闭合性审查
核查地方配套资金到账情况审计自筹资金来源合法性。
四、资金下达阶段(8-9月)
结果公示
7月下旬公布评审结果,8月底前签订资金协议。
资金拨付
首期拨付70%(需按月提交建设进度报告)尾款30%验收后拨付(验收标准含设备联网率、数据平台上线等)。
关键风险提示
禁止性规定:严禁虚报国产化率、伪造采购合同、重复申报中央资金。动态调整:申报期间需关注政策补丁(如细分领域负面清单)。后续管理:获批项目需每月在项目库更新进度,挪用资金将列入失信名单。
建议项目单位结合属地发改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通常在申报启动前1个月召开),获取属地化申报模板与政策解读。对于首次申报单位,可参考2024年宁波科丰燃机热电项目等成功案例的申报框架。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qy球友会科技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