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16都讲了什么?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16(以下简称《规范》)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替换原《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成为新的行业标准,那么新规范都讲了什么,本文就来告诉你答案。
建筑变形测量是指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周边环境受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进行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表达和分析的工作。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最常见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第三章“基本规定”中除了总体要求之外,还对精度等级和技术设计进行了明确规定,技术设计与实施是新版本中强化的部分,可以作为技术人员在编写技术设计时的参考模板。
对建筑变形测量项目,应根据所需测定的变形类型、精度要求和现场作业条件来选择相应的观测方法。对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现在最常采用的是水准测量方法,对于水准测量,《规范》规定了1.水准仪型号和标尺类型;2.沉降观测作业方式;3.观测要求;4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基准点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规范》对这两种类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进行了规定,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以上三点都需要监测点来表达,因此,《规范》对于监测点的布设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设计时,可重点参考第七章,以便于测量人员在外业和内业工作时及时准确地得到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
《规范》也对“成果整理与分析”进行了规定,也就是把测量成果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呈现给使用人员。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16适用于各种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变形测量的技术设计、作业实施、成果整理及质量检验,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建筑变形测量是指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周边环境受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形状或位置变化进行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表达和分析的工作。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最常见的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第三章“基本规定”中除了总体要求之外,还对精度等级和技术设计进行了明确规定,技术设计与实施是新版本中强化的部分,可以作为技术人员在编写技术设计时的参考模板。
对建筑变形测量项目,应根据所需测定的变形类型、精度要求和现场作业条件来选择相应的观测方法。对于建筑物沉降观测,现在最常采用的是水准测量方法,对于水准测量,《规范》规定了1.水准仪型号和标尺类型;2.沉降观测作业方式;3.观测要求;4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基准点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规范》对这两种类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进行了规定,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基准点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以上三点都需要监测点来表达,因此,《规范》对于监测点的布设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技术人员在进行技术设计时,可重点参考第七章,以便于测量人员在外业和内业工作时及时准确地得到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
《规范》也对“成果整理与分析”进行了规定,也就是把测量成果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呈现给使用人员。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16适用于各种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变形测量的技术设计、作业实施、成果整理及质量检验,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qy球友会科技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